搜索话题
登录
消息
通知
全部标记为已读
暂时没有相关消息
查看全部
首页
节目
聚焦
社区
我们
下载客户端
下载IOS移动客户端
全部文章
共483篇文章
开心一刻
家庭关系
青少年问题
新闻事件探讨
亲子关系
付费节目
健康百科
孩子早恋
孩子抑郁
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教育
深触我心节目介绍
专家观念
父母心中的爱与怕
2017-11-16 |
小精灵
青少年
×
 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中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感情,一举一动有时是因为爱,更多的则是出于害怕。 时光飞逝,转眼女儿就6岁了;虽然一百个不愿意,我和妻子还是要把闺女送去上学,直到她年满20岁。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我们决定送她上社区学校。 暑假告一段落,新的学年很快就开始了。直至今日,我都还记得送心爱的小宝贝上学的第一天。不过很有意思,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女儿开学后的第三周。 开学后的第二周,我们收到了校长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 > 亲爱的各位家长: > 开学已经一周了,我们进行得非常顺利。您的孩子正逐步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的节奏,也越来越熟悉教室周围的环境、老师以及其他的小朋友。孩子们在这个学习环境里正积极参与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怀有充分的信心,对各位家长的支持和合作也表示感谢。开学已经一周了,我们进行得非常顺利。您的孩子正逐步适应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的节奏,也越来越熟悉教室周围的环境、老师以及其他的小朋友。孩子们在这个学习环境里正积极参与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怀有充分的信心,对各位家长的支持和合作也表示感谢。 > 我们郑重邀请您加入学校的“独立行动”。从第三周开始,您将在学校的停车线外和孩子说再见,让您的孩子独立走入教学楼,凭自己的能力找到教室。我们相信,您会发现这一做法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助于学校有效地开展工作。我们郑重邀请您加入学校的“独立行动”。从第三周开始,您将在学校的停车线外和孩子说再见,让您的孩子独立走入教学楼,凭自己的能力找到教室。我们相信,您会发现这一做法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助于学校有效地开展工作。 >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尽管措辞婉转、言语诚恳,这封信的真正意思其实是:“家长们,不要再踏进教室的门了,你们在教室外晃荡,对谁都没有好处。学校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之后不该来的地方你们就不要来了。” 于是,从第二周开始,我和妻子便天天帮助女儿练习,引导她穿过学校门口的走廊,教她识别方向,沿着一条固定的路线,从停车场一路走到她的教室。我那可爱的女儿啊,怎么形容她好呢? 这是对她的方向感的最大挑战。和她班上那些方位感极佳的男孩儿比起来,女儿这方面明显较弱,该右转的地方她会左转,有一次甚至走过了自己班上的教室都不知道。一家人反复练习,到第二周的周四,总算在上课铃响之前的几秒钟让她一个人找到了正确的教室。 第三周到了。早上一醒来,我的心就七上八下的,脑子里全是学校所谓的“独立行动”。我心里想,女儿今天即将迈出人生的一大步。顺便提一下,班主任老师莱特夫人热情开朗,女儿很喜欢她,头天晚上睡觉前还跟我和妻子提出,要我们做一些小松饼,第二天带给老师。 为了这个,妻子一大早便起了床,和好面,摆放好松饼模子。女儿起床后,帮忙把面倒进每个模子,然后满怀期待地坐在烤箱旁,看着模子里的面粉膨胀、变黄,等妈妈取出烤盘冷却,然后将一个个松饼小心翼翼地安放在盘子里。 那天我刚好要去一位学员家里上课,出发前,我给对方打了个电话,说送了女儿之后就过去。因为上课之前要布置会场,想到自己要搬家具什么的,我便穿得不大正式,浆洗过的衬衫和领带放在汽车的后面,身上只穿了条卡其裤和贴身的汗衫。  我和妻子检查了女儿的背包,将刚刚冷却的松饼包装好,然后开车出发了。路上我告诉女儿:“你是大孩子了啊,今天要一个人走到教室去。”然后鼓励她,说她今天肯定能行,在班里一定会过得很开心(这也是在暗暗鼓励我自己)。 车子开到“家长止步”的地方时,我为女儿做了个祷告,亲了亲她的小脸,看着她抬起胳膊把背包背到肩上,然后我把松饼盒子递到她手里。目送女儿一步步向学校前门走去,看着她那小小的身影,细细的金发小辫在硕大的背包上方左右晃动,背包下面只露出两条小腿,我心里一阵起伏。不过,我还是使劲压了压情绪,调头开走了。 开出一段路之后,我开始默默祈祷:“主啊,求你了,一定要帮帮我女儿,让她顺利找到教室吧。”开到校园边上的时候,我再一次试图克制心里的冲动……突然,我像发了狂一般,把车飞快地开进了停车场,动作简直跟救护车开进急诊区一样迅速。我跳下车,像个疯子一样跑过草坪。 我当时是想去瞧个究竟—女儿是不是向左拐了两次,然后向右拐,最后找到了教室呢?当时我整个人简直都瘫了—完全被惧怕冲昏了头,心里在想,她会不会右拐两次,然后左拐走到四年级学生的教室,最后惊慌失措了呢?  会不会小手没拿稳,松饼掉了一地,被四年级的男生们当成沙包来踢呢?要是那样的话,女儿肯定吓坏了,心里一定会留有阴影的。 不行,不能让女儿看到我不信任她,也用不着跑进学校里看个究竟,只需看看她是不是顺利走到了教室。想到这里,我沿着教学楼的一侧慢悠悠转了一圈,走过每扇窗户都伸长脖子往里头瞧瞧,看看能不能瞧见女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当时的模样:一脸的汗水,一副不顾一切的表情,不住地往小学教室的窗户里张望,就这种人,不是娈童的变态还会是什么?任何人见了都会报警。 我自己呢,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可能。焦虑和惧怕战胜了理智,整个人完全被非理性控制了。走到最后一扇窗户时,终于看见了女儿。谢天谢地,她正从过道那头转过来,走进了幼儿班的教室。 莱特夫人满面笑容地弯下腰拥抱她,女儿脸上绽放着自豪的光芒,把手中的松饼递给了老师。我再次沿着教学楼的一侧,悄无声息地溜了回去,钻进车里,关上门,两只手紧紧握住方向盘,泪水夺眶而出。  第一次送心爱的孩子上学,每一位父母都会觉得难以割舍。从理智上讲,孩子大了就要上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在父母的心里,这就是有悖人之常情,让人觉得怪怪的。 在孩子的事上,何时应该倍加呵护、何时应该放手,怎样把握两者之间的分寸,也是我经常和妈妈们讨论的话题。谈话的时候,我常常提到人类学家吉娜·布里亚的一本书,叫《家庭的艺术》,其中说到了她家里的两个儿子: 养儿子的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我想让两个儿子都知道一点,那就是:家是港湾,永远向他们敞开,但他们也是男子汉,外面海阔天空,应该走出去大胆闯世界。 家是孩子的“港湾”,意思就是能给他们“呵护”;“闯世界”则意味着“放手”。把握二者的分寸,就是在爱孩子,保护孩子,给孩子呵护和安全感的同时,也应该放孩子出去,鼓励他们独立。
27
评论
分享
提交评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 关注文章
0
人关注了此文章
相关文章
成功的爸爸——我陪女儿上牛津
33评论
请不要“以爱之名”,为孩子圈起成长的“牢笼”
0评论
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哪些做法你知道吗
0评论
青春期:孩子得了“中二病”,千万别放弃治疗啊!
0评论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四大要点
0评论
怎样和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听话?
0评论
提示
×
对不起,您还未购买
,暂时未能为你播放。
欢迎您购买后观看,谢谢
点击试看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