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话题
登录
消息
通知
全部标记为已读
暂时没有相关消息
查看全部
首页
节目
聚焦
社区
我们
下载客户端
下载IOS移动客户端
全部文章
共483篇文章
开心一刻
家庭关系
青少年问题
新闻事件探讨
亲子关系
付费节目
健康百科
孩子早恋
孩子抑郁
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教育
深触我心节目介绍
专家观念
孩子为何“长不大”?父母插手太多,拍手太少,放手太晚
2018-06-04 |
深触我心
健康
青少年
×
近日,据《纽约邮报》报道,美国纽约一对夫妇把他们30岁的“啃老”儿子告上法庭并要求其搬离他们的房子,儿子在家期间,从未支付过任何费用。此前,他们已经给儿子发过5份搬家通知,但儿子仍然不搬,这对夫妇最终迫于无奈请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父母把孩子告上法庭的少见,但啃老、巨婴、迟迟长不大的孩子,身边比比皆是。 孩子究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又出了什么问题? ####父母“插手”太多,孩子学不会自主 > 5岁孩子不会自己吃饭; > 12岁的孩子洗澡还得妈妈帮忙; > 15岁大孩子生活还完全不能自理……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的爱从来就不是稀缺品,过度的溺爱和包办,却俯拾即是。 《盆栽儿童》(The Bonsai Child)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朱迪斯·洛克博士在临床治疗中有类似的发现:父母们越来越多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导致孩子没机会学习怎么做一个成年人。 我有个朋友婚后生活6年,一直跟父母住,父母做饭、洗衣、打扫。孩子3岁多时,为了孩子能上名牌幼儿园,被迫搬离父母的家。孩子在幼儿园吃,大人吃外卖。 幼儿园晚餐吃得很早,孩子回家要是饿了,家里有超多的水果和零食......朋友妈妈每周会定时来家里,打扫,煮一顿大餐。夫妻俩谁也没想要学做饭、打扫,因为父母一直都没给他们学习怎么做一个成年人的机会。 父母插手的越多,孩子学习的越少。反之亦然。 《妈妈是超人3》第6期中,咘咘和爸爸出门买冰淇淋,看到了便利店的“小小店长体验营”活动,爸爸马上拍板报名。 想让孩子体验生活,心中却一百个不放心,回到家里,修杰楷和贾静雯立即带着咘咘做预演练习。 因为明天的体验活动,爸爸妈妈只能旁观,不能插手。  活动过程中,咘咘要独立面对的挑战很多,和妈妈分离的时候让贾静雯很是担心。但很快,咘咘就进入了状态,抵挡住试吃品的诱惑,带客人找到商品。  打扫桌椅,清洁客人不小心掉到地上的冰淇淋。迎宾、收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咘咘都表现得很不错。  看着平时在家事事依赖父母的孩子,贾静雯和朋友感慨不已——原来没有爸妈的帮助,孩子也能做得很好。 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只是缺少蜕变的机会。 如果家长们一方面鼓励孩子独立成长,一方面享受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孩子永远都无法独立。 当你埋怨孩子啥都不会时,一定要反省,自己是否给他过机会。是不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你嫌东嫌西的,经常担心他做不好,又嫌他做得太慢,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的都被你一手包办了。 托尔斯泰说:“假如一个人懂得怎样劳动和怎样去爱,那么他将拥有美好的人生。” 教会孩子怎么劳动和如何去爱,家长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因为孩子的成长,有父母的责任,更是孩子一生的课题。 ####父母“拍手”太少,孩子找不到自信 《十三邀》中姜文表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和失败就是跟母亲关系不好。他说当年考上中戏,母亲看了一眼通知书,放下就指责姜文说:“你那一盆衣服没洗呢”。 姜文成名后,给母亲买了大房子,也没觉得她怎么高兴,而且她还不去住。谈到这个问题,这位电影界的才子,几度沉默无言,“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 孩子多希望得到父母的一句肯定,哪怕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孩子也会倍感鼓舞,铭记于心。  自古以来,中国家庭的教育认为对孩子应该是多严苛,少夸奖。父母们认为一旦夸奖孩子,孩子就会骄傲,会懈怠而不努力。只有在父母一直不满意的状态,孩子才不会断进步。 尚秀云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著名法官,少年犯亲切地叫她“尚妈妈”。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时,她说:“我虽然鼓励过很多少年犯,却从来没有赞美过自己的儿子。” 朋友说,自己的孩子,更不能吝啬鼓励。尚秀云决心做出改变。 有一天,儿子从上海回家,尚秀云喜上眉梢,一边由衷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你瞧,你买的电冰箱就是好,我一开电冰箱就想起你,有儿子真好!” 没想到,儿子听完这番话,双眼放光,仿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赞誉:“妈,您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尚秀云又讲了一遍,儿子马上说:“妈,您等着!我再扛一件电器回来让您看看!”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真诚地为孩子拍手,必定是自信又从容的父母,栽培的是孩子一生的自信与担当。  ####父母“放手”太晚,孩子学不会独立 孩子的成长,是离开父母的过程。对父母来说,比付出更难的,是退出。 在一次招聘中,某工程集团的HR发现了一个好苗子,应聘者是985大学的毕业生,每年都去大型建筑企业实习。他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和复试,公司当场决定录用,双方签订了就业协议。 没过几天,让HR意外的一幕发生了:应聘者父亲突然跑来说,他儿子不来了!原因是父母觉得岗位太辛苦,怕孩子受不了,让孩子考研去了。 很多家长爱子心切,迟迟不愿放手,都是出于不舍得让孩子承受成长的阵痛,不让孩子多走一步弯路。 孩子上学,帮忙背书包、辅导作业; 孩子报专业,父母就研究哪个行业最吃香; 孩子找工作,总担心孩子受苦受累; 孩子该结婚了,设法安排相亲,购买房子、车子…… 往往是等到父母终于意识到该放手的时候,孩子已经错过了太多学习独立的机会。  林清玄写过一篇散文《桃花心木》,故事简单却意味深长: 有人种了几棵桃花心木,可是种树人很“懒”,他浇水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林清玄每天经过奄奄一息的桃花心木,总是放心不下,便找了个机会去问种树人。 种树人说:“如果定时定量给桃花心木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或遇到狂风暴雨,它就活不成了。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后来,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放手须及时,成长才有劲。 丰子恺有七个儿女,他明确与子女立下“约法”: 1. 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 2. 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无代谋之义务。 3. 子女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皆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 4. 子女结婚独立之后,以与父母分居为原则…… 丰子恺认为,子女独立后,亲子之间也就不再有什么义务,只有友谊。 从“父母”退位为“朋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需要更多的柔情与决断。 孩子也许会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在穿越荆棘和迷雾之后,他终会成为一位坚强的勇士,拥有自由、独立、健全的人格。 而这,不正是我们养育一个生命,最终的目的吗?
0
评论
分享
提交评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 关注文章
0
人关注了此文章
相关文章
成功的爸爸——我陪女儿上牛津
33评论
请不要“以爱之名”,为孩子圈起成长的“牢笼”
0评论
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哪些做法你知道吗
0评论
青春期:孩子得了“中二病”,千万别放弃治疗啊!
0评论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四大要点
0评论
怎样和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听话?
0评论
提示
×
对不起,您还未购买
,暂时未能为你播放。
欢迎您购买后观看,谢谢
点击试看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