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话题
登录
消息
通知
全部标记为已读
暂时没有相关消息
查看全部
首页
节目
聚焦
社区
我们
下载客户端
下载IOS移动客户端
全部文章
共483篇文章
开心一刻
家庭关系
青少年问题
新闻事件探讨
亲子关系
付费节目
健康百科
孩子早恋
孩子抑郁
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教育
深触我心节目介绍
专家观念
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2018-09-06 |
儒风大家
青少年
×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功课,尤其是亲子之间。 作为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品质、家庭教育的质量以及孩子的心智成长结果。 可以说,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沟通方式一说有点泛泛,具体是指什么? 沟通作为一个场景化的词汇,包含姿态,语气,原则三个层面。  ###姿态 父母孩子之间最好的沟通姿态,就是平等。 孩子虽然是未成年,是个小人,但也是一个完整的人。在生活上依赖家长,但是人格上其实是平等的。 中国家教传统中子为父纲的认知,让很多家长养成了这样的观念——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他就应该听我的,我有权利教训他——有点把孩子当私人财产的意味,而且深信不疑。 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家长对孩子虽然也亲,也疼,用尽各种努力望子成龙,但是很多摆着居高临下的教导姿态,处处树立家长的权威,在亲子关系中居于强势主导地位。 一句话,并没有给孩子相对平等的姿态。(绝对平等是做不到的,因为角色的天然属性。)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当年父母就是这样对我们的,这很正常。孩子有太多“不成熟”的言行了,让我很看不惯,我得纠正他。我教育他,是为他好。 这些乍看有道理的话,其实背后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从人格上把孩子当成附属品,并没有把孩子看成人格独立的个体。 就相处的本质来说,家长应该参与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主导孩子的成长。 因为孩子成长的最终结果是离开父母和家庭,去社会上建立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孩子未成年时候的教育,除了培养技能和学习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完善孩子的性格和人格,为了他以后的独立成人打下基础。 良好的亲子平等交流是这样的,先要树立平等观念: 杜绝把孩子当成自己童年少年未完成的一部分,多换位思考,理解成长规律高于家长意识,尊重孩子独立思维的倾向,宽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在不断试错中完善自己。 良好的平等是这样的,从交流上做到尽量亲和友善: 凡事多和孩子协商,而不是强压。 即使孩子错了,也要引导启发式的告知他,而不是一味训斥,事事直接否定。 童年被家长否定过多的孩子,长大大多缺乏自信。  ###语气 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同样,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平台。 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很少看到出来自卑、偏执、狂躁的孩子。 因为父母的语气是孩子接受外界反馈的第一信号,对孩子说话柔和、亲切、友爱的家长,无形中就给孩子构建了一个放松、亲切的小世界,这对孩子适应群体,敢于表达,敢于做自己都有潜移默化的正向引导。 秉承长辈威严的家长,大多不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淘气,很多家长是伤透了脑筋,在失去耐烦之后,往往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语气。 这样的家长不懂儿童心理学,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本质是脆弱的易受家长影响的,不明白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戾气是可以带来摧残的。 一味的打压和粗暴训斥,固然会吓住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和行为,但是也打压了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尝试的勇气。 并且孩子在经过对环境的观察、效仿、思考之后,对成为一个什么样“我”意识不断增强,并在日常中不断渴望尝试和表现,即不断宣示出个性化的主张,也就是会展现在家长看来的叛逆。 而少年的叛逆,越打压、越呵斥会越强烈,进而展现出偏激的人格特质。 所以说,语气不是明显的教育内容,却无比重要。 如果家长不信,回忆下自己小时候长辈的粗暴说话风格,对自己有什么糟糕影响就会理解了。  ###原则 沟通方式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沟通中的原则: ####1、 以身作则 自己做不到的,或者自己都不去做的,去教育孩子,说再多,都会在孩子心中引起怀疑,丧失权威,因为你本身并没有给孩子树立榜样。 你无法拿自己没有的东西说服孩子这是好东西。 ####2、 做孩子情绪的稳定器,而不是共振器 所谓孩子脾气,就是总会有些不理性的地方。 父母孩子之间会相互影响,但很多时候孩子闹情绪,只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一个解释,而不是渴望你也跟着他闹情绪。 面对孩子有情绪时,一定要冷静,进而呈现给他一个客观的态度,这样才能让他对自身有明确的认知,试着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  ####3、 鼓励赞美孩子的动机和特点,而不是结果 鼓励式教育老是强调赞美会让孩子更自信,但是一味的夸赞孩子行动的结果,只会让孩子飘飘然,赢得肤浅的自信。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鼓励孩子想做事的动机和展现出来的特点,这样才能强化其对自身的认知,进而不断积极主动行动将其转化成能力。 ####4、 敢于认错,学会事后弥补 很多家长,碍于“老子身份”的面子问题,对自己做错的事,不愿意承认承担。让孩子感觉父母不公,不讲道理。 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式是父母做错了事,伤害了孩子,要事后勇敢承认,给予理性说明回应。这样不只是照顾了孩子的感受,也为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 ####5、 话少胜话多,精炼才有效 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们,尤其喜欢专题教育,冗长说教,以为说多了,孩子总会记住几句的。 其实这种方式违反人类大脑的信息接收规律——没有焦点和重点的表达,说的越多,听众越茫然。不信,可以试着回忆下自己听领导做长篇报告和专家做长篇讲座的收获如何。 所以家长教育孩子的话要斟酌好再说。话少精炼,说到痛点焦点,才能更容易进入孩子大脑皮层,让孩子印象深刻。
0
评论
分享
提交评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 关注文章
0
人关注了此文章
相关文章
成功的爸爸——我陪女儿上牛津
33评论
请不要“以爱之名”,为孩子圈起成长的“牢笼”
0评论
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哪些做法你知道吗
0评论
青春期:孩子得了“中二病”,千万别放弃治疗啊!
0评论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四大要点
0评论
怎样和孩子沟通,孩子才会听话?
0评论
提示
×
对不起,您还未购买
,暂时未能为你播放。
欢迎您购买后观看,谢谢
点击试看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