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话题
登录
消息
通知
全部标记为已读
暂时没有相关消息
查看全部
首页
节目
聚焦
社区
我们
下载客户端
下载IOS移动客户端
全部文章
共483篇文章
开心一刻
家庭关系
青少年问题
新闻事件探讨
亲子关系
付费节目
健康百科
孩子早恋
孩子抑郁
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教育
深触我心节目介绍
专家观念
“批评”孩子的三种语言策略
2017-10-16 |
武志红
青少年
×
 导言 对于幼小的孩子,父母总有些时候需要指出他的错误,告诉孩子不能那样做,这是教育者的责任。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批评教育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结果令父母烦恼,孩子无措。 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内容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没有能力分析父母说话的良苦用心。 他只是直接从说话的方式上感知成人。父母如果对自己的语言方式作些讲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下面,我就结合一些父母的常见误区,说说“批评”孩子的三种语言策略。 #### 准确表达 准确表达,确保有效沟通。我曾听说这样的事例,爸爸和儿子一起走,儿子不想自己走了,张着两只手说:“爸爸抱抱,爸爸抱抱!”爸爸说:“你的腿呢?” 儿子低下头,看看自己的腿,然后又抬头张着两只手说:“爸爸抱抱,爸爸抱抱!”爸爸带着不满重复:“你的腿呢?”儿子又困惑地低头看看自己的腿,然后张着手,带着哭腔说:“爸爸抱抱,爸爸抱抱!”……很显然,爸爸的意思是:你自己长了腿,就要自己走路。 可是,幼小的孩子根本没有这样的理解力领悟力,他真的没有听懂。他以为爸爸就只是问他的腿,他看看自己的腿就在哪里,他真的不明白,他要爸爸抱,和他的腿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年人之间说话,有时候讲究听话听音。很多约定俗成或特定情景下的表达,成年人和大孩子理解起来都没有问题。可是,成人面对幼儿也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样表达,就很难保证有效沟通。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自然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 因此,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尽量把话说得明白准确,少绕弯子。 还有一位妈妈,为3岁女儿早晨起床磨蹭不胜烦恼,每天上幼儿园都迟到。每次晚了她都会问女儿:“以后还磨磨蹭蹭的吗?”女儿都会承诺:“以后再也不磨磨蹭蹭的了!”可是,第二天照旧磨蹭,还是要迟到! 其实,3岁多的孩子,她承诺“不磨磨蹭蹭”的时候,只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因为她知道妈妈需要她这样的表态对于小孩来说,“不磨磨蹭蹭”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她的头脑中,恐怕并不明确自己的承诺意味着一些什么样的行为。 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是,闹钟一响就要穿衣服,或者早晨不能在家里玩玩具要直接出门……这样一些非常具体的行为,孩子会明确得多,也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做。 父母平时对孩子说话,语言越准确越好。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性,确保孩子听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 告知后果 告知后果,胜于判断对错。很多妈妈在制止孩子的时候,都是直接说「 不许…… 」或者「 ……是错的!」父母直接给孩子判断对错,评定是非。这样的语言会有什么问题吗?我曾经碰到一位妈妈,说她2岁多的儿子出去玩时总想摘花,她就告诉孩子“摘花不对”。总是这样教育,她的教育效果还真不错。 可是,在家看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小兔子给小熊送的生日礼物是她自己摘的花,孩子每次看都要说“摘花不对”。下一页画的是小兔子把花绑好了,孩子看了就要说“那是买的花”。妈妈听孩子这样说,觉得很无奈。我对孩子一般不会直接判断是非。我会注重告诉孩子行为的后果。 大雪小时候也喜欢摘花。我觉得,小孩子看见花十分喜爱,想用手去探索了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无可厚非。这时,应该根据环境来区别对待。如果是草地里自己生长的野花,就不用去管孩子。当然,城市孩子如今能够随便摘花的机会比较少。 如果是公园里、花坛边,人工种植的花,我就会告诉孩子:“这里的花不能摘,这是叔叔种的花,摘了叔叔来罚钱呢。”大雪都能接受。即便大雪没有多少机会随意地摘花,但她也清楚,摘花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不可以摘。 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无法简单地评定对错,对错判断常常会因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父母笼统地定义一件事的对错,难免会面临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反例的尴尬。 再者,是非观念的形成,要依靠孩子自己的判断力。只有给孩子自己判断的机会,孩子才能在生活的经验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今后面临各种未曾经历的生活场景,也能够做出恰当的判断。 如果父母从小就不停地给孩子定义对错,要么孩子完全屈服于父母的权威,不会自己思考判断,凡事要听从于别人的意见;要么孩子大些后质疑反抗父母的权威,父母的话再也听不进去。 对于幼小的孩子,父母并不需要给以权威的对错判断。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不懂得,哪些行为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每个人都想避免不良的后果。父母只要告诉孩子这个后果,让孩子自己判断行为的好坏,通过后果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教育了。  #### 良好情绪 良好情绪,乃是语言灵魂。常言道“言为心声”。父母的语言,总是表达着父母的情绪、心态。幼小的孩子,虽然语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对于情绪却十分敏感。 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完全听不懂妈妈的话,但是妈妈说话时是充满耐心的关爱,还是很不耐烦的厌倦,小婴儿都能体会。与孩子说话,父母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 有些父母,打着教育孩子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同样的行为。如果碰上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可能随便一说就过去了;若是心情不好,则要好好教训一番。这样的教育,只能让孩子无所适从。 孩子无法了解,爸爸生气是因为单位里的不公待遇,妈妈发火是因为她太过劳累疲惫。孩子只是听见父母对自己的批评,要么是心里不服激起强烈反抗,爆发亲子矛盾;要么是照单全收无限懊恼,减低对自己的评价。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  这时候的“教育”,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也有些时候,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状况产生焦虑。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的父母,看见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的着急,恨铁不成钢。焦虑的情绪会传染。 焦虑会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更难以专注于自己的发展。欲速则不达,人若处于焦虑状态中,不要说发挥潜能,往往连原有的能力都无法正常发挥。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常常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的负面评价,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好父母最要紧的功课。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做到“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渺视敌人”。也就是说,该指出的错误可以指出,孩子不明白的道理要说透,战术上重视;但是,心里不要太把孩子的缺点当回事,内心要完全地接纳孩子。 小孩子哪个没有缺点? 父母一定要给孩子长大的时间,要允许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地完善自己。父母要对孩子改正缺点充满信心。父母永远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孩子。焦虑会传染,信心也会传染。孩子如果感染到父母的这份信心,自然会更加自信,成长得更好。
10
评论
分享
提交评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 关注文章
0
人关注了此文章
相关文章
暑期综合症
0评论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0评论
管教的力量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是罚出来的!
0评论
“妈,你就不能多挣点钱吗?”母亲听后熬夜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0评论
宝宝“牙尖嘴利、口出狂言” 5招轻松收服
0评论
如何教会孩子独自洗澡
0评论
提示
×
对不起,您还未购买
,暂时未能为你播放。
欢迎您购买后观看,谢谢
点击试看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