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话题
登录
消息
通知
全部标记为已读
暂时没有相关消息
查看全部
首页
节目
聚焦
社区
我们
下载客户端
下载IOS移动客户端
全部文章
共483篇文章
开心一刻
家庭关系
青少年问题
新闻事件探讨
亲子关系
付费节目
健康百科
孩子早恋
孩子抑郁
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教育
深触我心节目介绍
专家观念
你不是和父母没话说,是自私地觉得他们不中用了
2017-09-30 |
东方
社交
×
所有的拒绝,其实都在告诉爸妈:你们老了,不中用了。没有什么比让父母觉得你不再需要他们更残忍了。 同事小朱最近一脸愁容: “我妈退休了,说要来北京陪我几个月” “我妈一来,我连自由都没了!” “关键我我跟她没话说啊,她什么都不懂!” 三个月,你跟父母通过几次电话? 小朱的答案是:16个。 这其中,只有2个是小朱主动打过去的,其中一个还是问妈妈要钱。  日本有一本书,名叫《别以为还有20年,你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其实只剩下55天》。 这不是危言耸听,书里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假如你的父母现在60岁,父母余下的寿命平均按20年算,一年的假期总共见个6天,一天就算见11个小时, 那么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1320个小时,20×6×11=1320小时=55天。 只有55天,但是我们和父母是什么状态? 有人说:**“我想要父母给的钱,却不想听他们唠叨。”** △ 小朱来北京工作,妈妈天天都会给她发微信: “忙什么呢?” “下班了吗?” “吃饭了吗?” “天气冷吗?” …… 小朱觉得妈妈谈的都是些鸡毛蒜皮没营养的话题。 “我妈特啰嗦。” 对于妈妈的问话,小朱往往用最简单的“嗯”、“好的”、“吃了”来回答,而且坚决不引起新的话题,以免“什么都不懂的妈妈问东问西”。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小朱会很积极主动的发很长的微信给妈妈: “又要交房租了,押一付三,这个月手机坏了刚换了手机,卡里没钱了,妈,给我打点钱吧。” 这时候妈妈的话反而少了: “嗯。” 手机短信滴滴响,银行卡里又多了钱。  (女子啃老被拒绝,喂水银弑母) 拒绝和父母一起逛街,拒绝和父母一起旅游,拒绝和父母的深度沟通,可就是绝不拒绝父母给的钱。 **渐渐老去的父母于你而言,似乎只是一台会唠叨的提款机。** 最后你发现,**跨越代沟的不是感情,是金钱。** △ **离家以后,你最怕的就是父母的“尬聊”。** 偶尔,你会觉得心有愧疚,拨通电话准备安慰一番,可是电话那头亘古不变的关心:“吃的好吗?睡得好吗?工作忙吗……”又让你觉得和他们“无话可说”。 你觉得你离开家,就是真的“独立”了。 但是一遇到与“钱”有关的问题,你就还是急不可耐地躲进爸妈撑起的避风港。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啃老买房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爸妈至少给拿个首付,最好能付个全款。 可是就在这套父母投资的房子里,有多少人会为父母留一个房间呢?有多少人会邀请父母去家里住呢?  官方数据显示,9月深圳新房成交总量达4060套,两房户型就占了2222套,比例达55%;三房及以上的成交量却只有1174套。 看到这里,第一反应肯定是因为房价太贵,年轻人买不起。 可实际上两户型和三户型的差距还不止于此,有网友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若是购买两房,即使与老人同住也是阶段性的事情,孩子还小的时候老人可以帮忙照顾;但孩子长大后总需要自己的房间吧?三代同堂就不方便了,老人得腾出房间给孩子。但如果是三房,想不跟老人同住都找不到理由。” 爸妈捧出所有积蓄的时候想的都是你,而你一边拿着钱,一边却把他们关在了家门外。 △ **“独立”出来的年轻人,最喜欢不耐烦的和父母说不。** “爸妈,你们别再帮我洗衣服做饭了。” 这看似一句为他们好的话,实则像是对他们判了死刑。 你并不知道,或许他们觉得这是他们唯一能帮你做的事。 **所有的拒绝,其实都在告诉爸妈:你们老了,不中用了。** ** 没有什么比让父母觉得你不再需要他们更残忍了。** 而你最后还要补上一句:我这都是为你们好。 网易短视频栏目《说说而已》上有人问马薇薇:我妈妈喜欢穿小妹妹的衣服,我觉得每个年级都有每个年纪的美,追求与自己年纪不相符的美是不太好的。可是我该如何去改变我妈的观点? 说法家这样解答:到了什么年纪,就该穿这个年纪的衣服,你有没有觉得,这种句式好熟悉啊? 当同样的句型,用在你身上的時候,你怎么想呢?所以,人啊,实在天生就是一种,只看得到自己的生物。 是啊,你不是最讨厌那一句“我是为你好”吗? 可是不知不觉中,长大后“你”就成了“我”。 △ **每一个在外无忧打拼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懂事”的父母。** 《槽值》前段时间发过一篇文章,名为《太懂事的孩子,大多活得不幸福》。 懂事的孩子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给“大人”添麻烦,不敢自私,不敢任性,不敢不懂事。 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子女不就是他们的“大人”吗? 妈妈从来不直接给打电话,有事问我也要先通过微信问一句“在忙吗?” 已经老花眼的妈妈,练就了秒回我微信的技能。有一次回家,我爸说:“你妈给你发完了微信,就一直攥着手机,上厕所都要我给她看着,生怕错过了你的信息。”那一瞬间,我好难过也好羞愧。 当父母对你小心翼翼,不是因为怕你,而是他们把你看得太重太重了。 父母不思念儿女吗?可他们却说“如果你忙,就别回来了,我们都挺好的。” 他们努力了一辈子,想为你遮风挡雨,可是现在他们老了,拼不动了,还生怕成为你的负担。 央视曾经播过一则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讲的是女儿给老爸打电话,电话里他告诉女儿,自己和老朋友出去玩,还排节目,从早忙到晚,一点儿都不闷。老伴出去跳舞了,不方便接电话。可是镜头扫过之处,却都是老爸孤独的身影和无尽的盼望与落寞。老伴生病住了院,他每天送饭去照顾,他没有告诉女儿,只是让她别担心,好好工作。 《暗战》的作者麦家去上《朗读者》,读了一封写给儿子的信,他声音微颤,读得很动情: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 念完,董卿上来打趣他说,“麦家老师,你通篇都特别完美,通篇都是最真实的情感,只有一句话是假的——我不想你。”  (麦家《朗读者》) 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说过太多谎话 “我最爱吃的就是鱼尾” “来吧,我背得动你” “我不想你,你也别想家” “工作忙,就不用来电话了” “我每天都可忙了,有好多老伙伴” “不用担心我,我一点儿都不闷” 小时候我们不懂,以为母亲真的就喜欢吃鱼尾,以为父亲力大无穷背着我就真的不会累。 可是长大了,我们还听不出父母的谎话吗?**是真的听不懂,还是为自己的自私找个借口?** 不要再安慰自己,父母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不要再安慰自己,等有钱了就去孝顺父母;不要再安慰自己,等有时间了就回去看父母;不要等到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的时候再去拥抱他,你抱不到了。 我们常常许诺“等我长大了会照顾你们”、“等我有钱了就带你去旅游”、“等我有时间就回来看你们”……**可是等你真的长大了、有钱了、有时间了,你还有机会吗?** △ 我们最常听到的与父母没话说的原因是:父母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他们什么都不懂,完全聊不到一起去。 当你嘲笑父母的思想与生活过时且无聊时,可曾想过,在你牙牙学语的时候,在你不会吃饭的时候,在你鼻涕流到脸上的时候……你的父母有没有因为你的幼稚低能而嘲笑你是个小傻瓜,觉得跟你聊不到一起去而不愿理睬? 他们没有,他们用你想象不到的耐心,教幼小的你认识这个新奇的世界。 你的父母并不比你有经验。你会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去面试,第一次参加工作;他们也是第一次离开儿女,第一次50岁,第一次觉得不被需要…… **每个人都有跟不上这个社会的时候,你是在长牙前,他们是在掉牙后。** **成熟不是你拥有得越来越多,而是你开始想要给予。** 疏远父母,和父母没话可说,不是你成熟的标志,而是你成熟外表下,最后一块任性的土地。  你会特意夸女同事新做的发型多么漂亮,但你却没有兴趣夸一夸妈妈新买的衣服;你可以听男朋友讲你根本听不懂的游戏,却没兴趣听爸爸讲他昨天钓的鱼。 在外求学、工作的我们,面对领导、面对朋友、面对恋人……我们努力保持情商在线,甚至可以和陌生人侃侃而谈,努力让彼此都不尴尬,聊完还互相扫个微信,万一以后有事相求。可怎么一面对父母,我们的情商就突然掉线了? **所以你和父母之间,不是没话说,只是你不想说**。 **因为你自私地觉得,他们老了,不中用了。**
0
评论
分享
提交评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 关注文章
1
人关注了此文章
相关文章
深圳宝安母亲支持联盟正式成立 ——“深触我心”正式进入婚姻家庭服务新角色
0评论
这个国际家庭日,宝安法院里有情有爱有幸福 —— “深触我心”国际家庭日宝安法院带你揭开幸福家庭的奥秘
0评论
惟愿我们成长的速度,赶得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0评论
“妈妈,别人家好有钱呀!” 这个家长的回答绝了!
0评论
有没搞错,公益还收费?
0评论
“妈妈的后备箱”,暖心、扎心后别忘了与父母交心
0评论
提示
×
对不起,您还未购买
,暂时未能为你播放。
欢迎您购买后观看,谢谢
点击试看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