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二,整天想着玩游戏,不读书,平时不让他带手机出门,就借同学的玩。在家里变着法的要我和他爸的手机玩,之前规定写完作业可以玩半个小时,中午放学可以玩半个小时,现在已经完全无效。不给手机就闹,甚至赌气不吃饭,甩门。好好说,打骂都不管用,我和他爸都没办法,头疼。请问有高招吗?
学习本来不是容易让人愉快的过程,爱学习,爱写作业,相信没几个家长们也会说自己爱学习,爱写作业吧。当我们咆哮孩子不爱学习,作业写错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不爱的东西,凭什么要孩子喜欢呢? 孩子天性就是喜欢玩,且不太会自控。学习和游戏两者之间,学习往往很容易的让孩子有挫败感,只要少记几个单词,少背个数学公式,可能分数就下来。而游戏的规则制定,成就感永远大于挫败感。 孩子不愿意学习,很大原因是没成就感,不会被欣赏,他曾经也努力过,可是结果不是那么近人意,而还得不到父母老师的态度,从来不会肯定自己。 我们对学习中遭受挫败感的孩子只有抱怨和打骂,孩子当然只会产生抵抗的情绪,怎么会有信心再继续努力学习呢?
如果现在有人规定我只可以学习,不能看手机,玩游戏,我也会觉得很无趣的。想要孩子不沉迷游戏,首先要接纳孩子是在无趣的生活中,只能在游戏中找到乐趣。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写完作业,在院子里跟小伙伴们玩疯的样子,回家一身大汗,家人会说快去洗澡换衣服,有时摔伤回家,家人会拿出急救箱,给上点药。嘴里叨叨的说孩子是摔大的,玩得累不累,要不要吃点啥? 孩子会叽里呱啦的跟父母分享今天在外面疯的见闻,哪个小伙伴很囧,哪个小伙伴又很棒。 是的,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玩的都是手机、电脑,ipad,而家长们参与孩子游戏的成分却越来越少,我们不会关注孩子在游戏里找到现实中缺失的部分,我们也很少了解,孩子为什么跟游戏的朋友聊得那么嗨,而现实生活中的他,却越来越不爱说话。 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固然是很大,但是家长们的缺位也是让孩子沉迷游戏的重要原因,可能有爱看手机的爸爸和喜欢刷朋友圈的妈妈,可能有只忙工作的爸爸和只关注成绩的妈妈。孩子在缺失中成长,沉迷游戏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责任。
甩门不吃饭,就心软了吗?建议把家里零食收好,或者不买。他还能顿顿赌气不吃饭吗?没有手机的时候,他还能冷静的想想明白,有手机的时候,他虽然是笑的,但是他不会想自己应该要做什么了。 中午不吃饭,要到晚上才有饭吃,晚餐不吃,要到第二天早上才有吃的。不打不骂不抱怨。既然约法三章无效,那么他耍脾气也是无效的。等什么时候约法三章有用了,才可以玩游戏吧。 建议可以约法三章更加具体化,比如规划一下,做完8点半之前完成,可以玩半个小时游戏,如果是9点完成,跟家人一起玩家庭游戏,孩子在家庭游戏中获胜,可以获得周末的游戏时间或者出去野餐,烧烤,旅行等优选选择的机会。 如果约法三章只是规定了不可以玩游戏,那么孩子是很难接受,也不会理解父母的苦心。
有点意思
-?! · 270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