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话题
登录
消息
通知
全部标记为已读
暂时没有相关消息
查看全部
首页
节目
聚焦
社区
我们
下载客户端
下载IOS移动客户端
全部文章
共483篇文章
开心一刻
家庭关系
青少年问题
新闻事件探讨
亲子关系
付费节目
健康百科
孩子早恋
孩子抑郁
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教育
深触我心节目介绍
专家观念
帮儿子戒除手机游戏瘾
2018-08-20 |
雨娃妈妈
青少年
×
关于打游戏这个问题,很多家长也很无奈。据说学校里男孩子的话题主要是关于游戏,没有打过游戏的男孩子甚至插不上话,觉得没面子,这也成了打游戏的“同辈压力”的理由。即使很多优秀的学生,也是学习之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打游戏上。 ####为了美女青睐,众人瞩目的沉溺 对今天这个时代的男孩子而言,诱惑最大的,可能当属网络游戏。 只要留意这一两个月媒体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这样的悲剧总是频频发生: 广西,一9岁男孩,每天凌晨2点,趁父亲熟睡,登录4399小游戏网站,沉溺于一款叫“火线精英”的游戏,还偷偷用父亲的微信和银行卡支付功能买了近2万元的游戏装备。 浙江,一13岁男孩,因为痴迷用手机打《王者荣耀》,和父亲发生口角,一言不合,居然从四楼一跃而下,导致骨折,孩子醒来后继续要挟父亲:“把手机拿来,我要登录游戏账号。” 四川,一14岁男孩,放暑假期间和同学们进了一个王者荣耀的玩家QQ群,QQ群里有人拉他们去直播平台,说是看高手怎么玩王者荣耀。就这样,男孩认识了一个女主播“大乃敌”,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独宠大乃敌”,网红女主播说,只要打赏的钱多,就能让男孩登上榜单前几位。为了获得美女青睐、大众瞩目的价值感,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男孩偷偷打赏女主播16万元。这16万元是在服装厂打工的父母十年省吃俭用存下的全部积蓄。 作为一名家有11岁男孩的妈妈,我想分享儿子这一年来戒掉游戏瘾的故事。  ####我家的游戏时间:从禁止到默许 其实,我们在雨娃很小的时候是禁止他打游戏的。 雨娃读一二三年级时,身边的小伙伴们打游戏的很少,雨娃自然对游戏也不是太热衷。 但到了四五年级,也许是大环境的影响,身边打游戏的男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班的男同学也开始有了手机,聊起游戏。某个孩子家长甚至将大型游戏机放在家里。男孩子们都喜欢去那个孩子家玩。我们的态度也由开始的禁止变为放松。 之前,为了方便联系,我们给了雨娃一个旧手机,于是,他分别在我的手机、他爸爸的手机、他自己的旧手机上下载不同的游戏,我经常看到我的手机上出现几个莫名其妙的游戏软件,但没太在意。 雨娃常常去同学们家玩,有时他们会在一起玩手机游戏,我们没办法远程监督,无法弄清楚他在外面玩游戏的时间,但又不能禁止他和朋友玩,便想,与其这样,还不如劝他少去同学家玩,在自己家玩就好,这样我们可以控制他的时间,只要适度,也问题不大。 最初,我们规定雨娃一周可以打游戏20分钟,为了充分利用这宝贵的20分钟,雨娃甚至分成四次来玩,每次5分钟,又跟我哭穷说:“打开软件还要1分钟,还要做准备……” 他知道我心软,看他可怜就不会太计较,而且,每次计时器响了,雨娃很少立刻关掉游戏,总是可怜巴巴地说:“这一局玩完了我就关好吗?”我们也心软默许了,就这样,每次的5分钟磨磨蹭蹭地变成了8分钟、10分钟…… 此外,为了鼓励雨娃做事,我和爸爸也常常用打游戏做条件。在家里,雨娃做事有点喜欢拖拉,可能是因为动力不足,而增加游戏时间是我们激励他做事的杀手锏。 比如,雨娃从小就学钢琴,有时学的钢琴曲比较难,他就抱怨说太难了,其实他还没开始尽力呢!这时,如果我们说:“你把这曲子/弹熟练,我给你增加10分钟游戏时间!”他会立刻着手练习,效率特别高,而且再难的曲子都可以攻克。 就这样,在这种“讨价还价”拉锯战中,雨娃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多。  ####儿子开始有点上瘾了 后来,雨娃对手机游戏的兴趣越来越大,经常和同学聊游戏,有时还兴致勃勃地给我讲,我听得一头雾水也不好打断,我很希望儿子什么都跟我讲,这样我能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有时一起坐地铁。满地铁的人几乎都在看手机,至少一半年轻人在玩游戏,雨娃总是凑到人家旁边看别人打游戏,看得津津有味,我不想让他看,可他总是被吸引过去。有时和爸爸去听音乐会,在地铁上一玩就玩一路。 我曾经看过一篇微信文章,说是中国人坐地铁几乎都在看手机,而外国人坐地铁更多是在看书,以此证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素质差异。其实,在中国大城市地铁上,看书并不容易,有时挤得都想吐,打打游戏追追剧也是暂时忘记痛苦旅程的好办法,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雨娃是那个在地铁上寥寥无几的津津有味看书的小孩儿,所以对此也比较纠结。 颇惭愧的是,我作为家长,也并没有特别好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段时间,我因为生病回家赋闲,一度情绪很消沉低落,正好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分享“开心消消乐”这款颇为简单的游戏,就下载了一个,等车、坐地铁或排队时特别无聊会打一会儿,后来在家没事儿也会玩,一级一级地升级。 我玩游戏被雨娃看见,他还会给我支招,告诉我怎样才能更好过关。小孩子总是在游戏方面无师自通,各种规则都不知道从哪儿琢磨出来的,他经常求着要帮我过关。 不过,我玩过游戏后,心里有种空虚自责的感觉,觉得自己堕落了,便默默卸载了游戏,告诉雨娃我再也不打了。雨娃有点遗憾,甚至怂恿我重新下载一个。 我不玩了,孩子还是继续玩——他会趁我们不注意就躲起来玩,尤其当只有爷爷奶奶在家时,也搞不清楚他在做什么,真是防不胜防。而我发现雨娃安静下来了就要去看看他是不是在打游戏,就像每天都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好在雨娃很诚实,当我看他好像鬼鬼祟祟拿着手机时,问他:“你是不是打游戏了?” 他会诚实地回答:“是。” “玩了多久?” “不知道。” “下次再偷偷打就扣掉每周打游戏时间!” 雨娃自然乖乖答应,但你不问他绝不会主动说,你惩罚他他也认。 ####老师的当头棒喝 直到有一次,雨娃所在的教会学校开家长会,一位曾经在游戏软件公司工作过的老师上台分享。他说设计游戏时有几个要素:一是尽快让玩家上瘾,并且不分年龄,二是设置诱惑,尽量让玩家花钱买装备,三是设置各种关卡级别,让玩家产生虚幻的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 这位老师曾经连续打十几年游戏,有时可以狂打一天不吃饭,直到他醒悟这样下去太荒废生命,才彻底戒掉。他说:“其实游戏就是消耗你的时间和金钱,给你虚幻的成就感,孩子千万不要玩。” 后来,这位老师辞去游戏公司的高薪工作,当了学校的老师。 那天家长会对我是个极大的提醒,开完会后,基督徒家长们坐在一起交流,有位妈妈说:“明明知道是毒品,我们还给孩子吃吗?”那晚,我们几个家有男孩的妈妈都发现了自己孩子容易对游戏上瘾,当机立断,决定在各自家里禁止玩游戏。这样,即使男孩子们之间互相串门,也能防微杜渐。 ####法定游戏时间的取消 那天深夜,我和丈夫商量好,决定以后不再让雨娃玩游戏。 第二天早上,我来到儿子的房间,躺在他旁边和他聊天,还没等我说话,雨娃就先说了:“妈妈,我想跟你商量一下,你给我的游戏时间太短了,能不能再多一些?我去某某同学家,他家家长很好,都根本不管他打不打游戏……” 我只好把我们的决定告诉他,也讲了家长会老师的分享,还有游戏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的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我本预想雨娃会很激烈地反对我们的决定,但他一直没吭声。后来,我问他能不能理解我们的决定,他点点头,但是说他很失望,本来还以为可以玩更多时间,没想到一点时间都不能玩了,说着说着眼泪都掉下来了。 这已经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我告诉雨娃,游戏本身还不是太可怕,最可怕的是大多数孩子自律性差,打上游戏对其他事情就失去了兴趣,比如运动、户外、音乐、和朋友玩、和家人在一起说话等,有时连吃饭睡觉这种基本需求都顾不上,像机器一样,而且打过游戏并没有满足感,反而是一种空虚感…… 其实雨娃打游戏的瘾不算太大,但他的确体会过打游戏后的自责和无力感,所以他尽管不愿意,还是同意不再打游戏,去同学家也不再玩。  ####没收手机后 之前,我们给雨娃的手机是旧的,系统也比较落后,好像不能记忆游戏积分。我们曾经答应送他一个新手机作为明年的生日礼物。雨娃经常在网店上看手机,还说价格不一定高,只要速度快,系统好用就行。 后来我们决定不让他玩游戏,自然也取消了买手机的决定。平时我们很注意履行承诺,答应的事一般都会做到,所以这次雨娃很不高兴,抱怨说答应好好的,说不买就不买了。 我们只能解释,买了手机会让他每天面临诱惑,之前考虑的不够周到,是我们的问题。雨娃为此哭了好几次,但一旦发现我们没有商量的余地,也就不再提了。 此后,雨娃删掉了旧手机上所有的游戏。但还做不到彻底不玩。可能卸载了后又忍不住重装,有时趁我们看不到的时候,他也会偷偷拿起来玩几下,我看到了也没训斥,告诉他想一下子彻底不玩不容易,只是希望他忍不住玩了游戏也要告诉妈妈一声,而什么时候有机会玩却忍住没玩也告诉妈妈一声,我会奖励他。 雨娃的确告诉我几次,有时会软弱地说:“妈妈,我有点管不住自己,要不我的手机还是上交吧。”有时又会无奈地说:“妈妈,我可能戒不掉了,见到就想玩。” ####脱离游戏捆绑后的儿子 有一天,他没控制住时间,打了很久,心里很自责,便羞愧而坚决地告诉我:“妈妈,我今天玩了很久很久。我以后再也不玩了!” 打那次以后,雨娃真的几乎没再玩过,我也偶尔问过他几次,他都说没再玩。我愿意相信他,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诚实。 ####戒掉游戏其实只是个转折 雨娃的注意力不再放在游戏上之后,他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那段时间对乒乓球很着迷,平时关系好的同学也喜欢打,每天打球时间差不多两个小时,运动之后大汗淋漓,但是很快乐。 后来,他又喜欢上做手工,经常上“极酷花园”网站,里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手工做法,他暑假在家做了很多手工,比如自动售货机、金刚狼爪、发射器、狗窝等等,又是尺子又是木板又是裁纸刀又是胶枪,玩得不亦乐乎,我也和他一起做,经常是我们一起趴在地板上分工合作,有些手工还需要机械原理,我都觉得有意思,既健康又锻炼动手能力,也是我们最好的亲子时间。 有一次,全家去听音乐会,雨娃和爸爸各带一本书,拥挤的地铁上,在那么多打游戏看手机的大人当中,他很安静地看《可怕的科学》系列之《密码全攻略》,那种情景我看得很欣慰。 还有一次,雨娃打开电视,正在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里面有个高中生获得擂主,小姑娘很优雅淡定,我们感叹她这么小就研究这么多诗词,这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雨娃也打心眼里佩服这样的大孩子。健康爱好所带来的情操陶冶、品格塑造、心灵满足,都是游戏无法给予的。 又有一次,我们骑车去奥体公园玩,中午在麦当劳吃饭,与我们隔一桌坐着四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从我们坐下到离开,他们一直在打手机游戏,边玩边说脏话,然后谁都不抬头地大笑,而且在公共场合喧嚣吵闹,很妨碍别人。雨娃说:“他们肯定在联网打王者荣耀。”我问他:“你看到他们这么开心的样子什么感觉?”以前,他也许是羡慕的,现在,他则说:“这样不太好。” 如今,雨娃已经三个多月不玩游戏了,很明显,脱离游戏的捆绑之后,雨娃有了更多精力和兴趣去做其他事。远离游戏的雨娃,打乒乓球、玩蹦蹦床、做手工、骑自行车、做家务、看书……现在的生活更阳光,更健康,也更精彩。  ####游戏上瘾症:这个时代的空洞 我看过专家建议,鉴于儿童青少年自制力和自律性差,18岁以前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游戏,因为他们很难抗拒游戏循序渐进的诱惑。手机也是越晚送给孩子越好。 对于打游戏这个问题,很多家长也很无奈。据说学校里男孩子的话题主要是关于游戏,没有打过游戏的男孩子甚至插不上话,觉得没面子,这也成了打游戏的“同辈压力”的理由。即使很多优秀的学生,也是学习之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打游戏上。 但上瘾症还不只是未成年小孩子的问题,很多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常常宅在宿舍打游戏,连吃饭睡觉上课都不规律;很多工作后的年轻人,周末都是睡懒觉打游戏叫外卖的模式度过;很多结婚生娃后的父亲,下班后也沉迷游戏和快播之类娱乐,却花不出时间陪伴妻子和孩子,真是很悲哀。 让孩子远离游戏,我能想到的有几点: 第一、需要家长尽早禁止,讲清理由,不能过早让孩子拥有手机; 第二,家长以身作则,少看手机,更多陪伴孩子做有趣的事情,或让他尝试有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第三,需要有好的环境,远离痴迷游戏的朋友。鼓励孩子和朋友一起做有益的事情; 第四、需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前提,这样家长的管教才有效果; 第五、当孩子已经上瘾,管又管不动,劝也劝不不听,打又不能打时,就需要寻求专家的帮助,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他怎样,爸爸妈妈永远爱他欢迎他接纳他,而不是训斥和失望,那样只能让孩子更快放弃努力。 原本我也无奈过,幸亏我们及时制止雨娃玩游戏,让他不至于陷得太深;幸亏我们和雨娃之前就有很亲密的关系,让他愿意相信我们的决定是对的。
0
评论
分享
提交评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
+ 关注文章
0
人关注了此文章
相关文章
初二女生沉迷抖音反问医生:能靠它挣钱 为何还要上学?
0评论
农村儿童上网时间超城市儿童 “手机带娃”成留守家庭新痛点
0评论
你老玩手机,怎么带得好孩子 ?
0评论
马云谈小学生沉迷《王者荣耀》:作为父母,我不高兴
0评论
孩子沉迷抖音,模仿“胶带粘门”视频,导致弟弟摔伤
1评论
如何预防孩子沉迷网络?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0评论
提示
×
对不起,您还未购买
,暂时未能为你播放。
欢迎您购买后观看,谢谢
点击试看
深触我心-触动你心 - 深触我心